苍老的双手,呵护着瘫痪在床的儿媳;孱弱的双肩,扛起了生活的压力。
难吗?她说,揣着母爱的情怀就不难;
苦吗?她说,看着儿媳的笑容就不苦;
甜吗?她说,望着儿媳身体一天天好起来,苦也甜。
苦活累活一肩担,辛酸泪水肚里咽。儿媳从瘫痪在床,到如今可拄拐行走,她用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就是好婆母刘桂英。
婆婆:“你嫁过来,就是我闺女,我对你负责到底。”9年前,一场意外让29岁的儿媳王飞艳瘫痪在床。为了养家糊口,儿子陈平生外出打工挣钱。照顾儿媳与孙子的家庭重担,落在了55岁的婆婆刘桂英身上。
记者:有人说“婆媳难相处”,您为什么对儿媳感情这么深?这么多年照顾她觉得辛苦么?是什么力量支撑您一直坚持?
刘桂英:年,儿媳嫁到我家。当年,我家还住在洪泽岔河镇西城村,家里很穷。儿媳家在宿迁,但是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淮安市区一家幼儿园做老师。她性格温柔,嫁过来几年,从没和我红过脸。我就一个独子,把儿媳就当成亲闺女,一家人其乐融融。
年7月12日的那一场车祸,对于我们全家,是巨大的灾难。那时,正值暑假,儿媳回老家陪同自己的父亲去乡镇。听亲家公回忆,当时他骑着摩托车,路边小道上突然窜出一辆轿车,撞在摩托车前方,坐在摩托车后座的儿媳腾空摔在小轿车上,后脑勺遭到重创,当场不省人事。经过殊死抢救,命好不容易保住了,但是从此瘫痪在床。
看着原本好好的人,躺在病床上,靠输液维持生命,整个人瘦得皮包骨,我的心揪起来痛。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只要她活下去,要我做什么,我都情愿。
在医院的时候,我和亲家母,还有其他亲戚轮流照护一年多,她的情况稳定了,我们才回家。儿媳兄妹五个,亲家母照顾不过来,我的老伴去世早,身上也没了负担,就全心全意照顾儿媳。
儿媳瘫痪在床,儿子要打工挣钱,当时孙子才5岁,负担确实不小。我负责给儿媳做饭、喂饭、穿衣、洗漱、照顾大小便等等。平日还要接送孙子上学、放学,做家务。辛苦,确实是有的,眼泪也流过,觉得自己命苦。但是想想儿媳,她更加可怜,如果我一蹶不振,她怎么办?她嫁到我家,就是一家人,她和我亲闺女一般,我受点苦,能换来她慢慢康复,比什么都值。
儿子:“母亲,您掏空了自己,填补我人生的缺憾。”穿衣、喂饭、按摩、康复训练……多个日夜,母亲为妻子、为家庭付出的点点滴滴,儿子陈平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次想起,这个壮实的汉子总会潸然泪下。
记者:9年来,您负责挣钱养家,照顾妻子的重任落在母亲身上。您知道她付出了怎样的辛劳?
陈平生:我的母亲,苦了一辈子。父亲还在世时,久病卧床,都是母亲一人照料。父亲去世后,本以为母亲能跟着我们享清福,但是这个心愿,没能实现。母亲以前在农村就很瘦,现在要照顾我妻子,瘦了更多。
我清晨出门工作,直到晚上才回家。平日,妻子的生活起居都是母亲一人照料。为了让妻子补充营养,母亲每天都会变着花样做饭菜。妻子喜爱吃菜包子,母亲经常一大早和面、剁馅,做一次包子,要花一个上午时间。每次吃饭的时候,母亲都得先喂妻子吃,吹一下,喂一口,一碗饭往往要喂一个小时。有时候喂完妻子吃饭,母亲已经十分疲惫,自己已经吃不下饭了。
不仅要洗衣做饭,妻子洗澡、如厕这些事情都要母亲帮忙。妻子的头部受伤,骨头是后接的,很软。洗澡时要小心翼翼地托着,母亲就都蹲在床前,慢慢帮妻子洗。妻子怕冷,母亲每次要先烧几大盆热水,先把房间空气弄暖和了,再用盆接上热水,用毛巾一点一点为妻子擦。最让妻子难为情的是上厕所,因为常年卧床,妻子排便只能在床垫上。每次都是母亲带上消*手套,忍住刺鼻恶臭,为她清理。每一次为妻子擦洗清理后,母亲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
家里好吃的全部以妻子为先,这么多年,妻子被养的白白胖胖,母亲倒是又瘦了十几斤。母亲为了家,为了我,奉献自己的一切,她透支着自己的体力、精力,掏空了自己,为了就是填补我人生的缺憾,这份恩情我永世报答不完。
儿媳:“这辈子您太辛苦,下辈子,换我孝敬您。”婆婆日复一日的照护普通而平凡,她付出的辛酸劳累,让王飞艳一生含泪敬仰。母亲的恩情,今生无以为报,她祈求,如有来世,还要做母亲的子女。
记者:多个日夜,年迈的婆婆守候在您身边,无微不至,悉心呵护,您有什么想对她说的?
王飞艳:没有婆婆,我活不到现在。她不仅在生活上照护我,还费尽心思,让我重新站起来。以前不能走的时候,婆婆每隔3小时就要帮我按摩,翻身,日夜从不间断。有时,夜间丈夫睡得太熟,婆婆就会过来帮我翻身,这么多年,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
为了帮我康复,婆婆经常抱着我下床,慢慢走。我体重将近斤,婆婆只有斤。我站立不稳时,婆婆拼尽全身力气,去抱、去扶。每抱扶一次,就累得全身大汗。她尝试着帮我站起来,我的右腿勉强能走,左腿使不上劲,婆婆就专门做了一根绑带,一根绑在我左腿上,一根绑在自己的胳膊上。训练时,我右腿挪一下,婆婆用胳膊帮我左腿抬一下,慢慢往前,每次都累得气喘吁吁。初期,我总是重心不稳,一不小心有摔倒的危险。婆婆总是用身体护住我,怕我磕了碰了。
现在,每天下午,婆婆都要推着轮椅,带我去残疾人康复中心锻炼。20分钟路程,3个小时锻炼时间,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每次出门前,婆婆都把我包裹严实,身上还盖着小被子,自己却说,她走路就不怕冷。
4年前,婆婆生病,动了一次手术,在医院住院时,我自己的妈妈来照顾几天。手术后没几天,她就申请出院,回家休养。说是休养,其实是她放心不下我啊。
对于婆婆,除了感激之外,更多的是内疚。婆婆今年已经64岁,我不仅不能照顾老人,还成为家里的“负担”。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让身体好点,让婆婆负担轻一点。我也时常告诉我的孩子,一定要孝顺奶奶,她太辛苦。如果真的有下辈子,我想,我还要做婆婆的子女,让我好好孝敬她。
不知“婆媳关系”是天下第几难题?但是刘桂英却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婆母胜亲妈”。“你嫁过来,就是我的亲闺女,我对你负责到底”,这一句,感人至深。面对瘫痪在床的儿媳,她毫无保留,倾其所有,展示母爱最柔软、最温馨、最伟大的一面。“婆婆”这个名词对她来说,就是紧握爱的接力棒,像对待亲闺女一样照顾儿媳。谁说婆媳不好处?刘桂英和王飞艳这对婆媳,用患难与共的真情故事,告诉了我们,家人的真正内涵。“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彰显社会文明风范,传承良好家风、弘扬家庭美德,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潮流。相知、相识、相亲、相爱、相携、相助,是新时代人际关系的结晶。“患难爱相知,真情感天下”,让我们为这对阳光下的婆媳深情祝福,深深点赞。
新周刊记者:常晓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