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庞贝”
——滩涂下的泗州古城
作者:陈静
小时候就听过老人和说书的讲“水漫泗州城”的故事。在报纸上看到新闻说古城遗址已展露芳容,年12月27日(周六)清晨,乘一路公交到南站,换乘7点10分班车,不到两小时的路程到盱眙车站,打的17元15里路,经淮河大桥,来到*牵梦萦的泗州古城,零距离亲近,撩开古城神秘的面纱。古城遗址坐落在淮河大桥西北、淮河北岸一个叫城根村的一片农田里,六分之五在岸上,六分之一在水下。约3米的地下,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约1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形状像无腿的龟,里面埋藏着无尽的秘密和遐想。
忍不住狂跳的心,小心翼翼地沿着遗址坑外围拍照,一张,两张,三张......一口气拍了几百张,只到把相机的电都拍完。先期考古的遗址区域有四块,东部南北两块,相隔约米。南片遗址是香华门和s形外城墙,香华门的门石和槽口清晰可见,门道踏石光滑镏亮,这里就是唐代鲜花铺地,迎接僧伽大师的地方,香华门因此得名。北片是居住区、古汴河和街道遗址,街道有3米宽,蜿蜒曲折。古汴河呈南北走向。南北两块面积共约平米。和东部遗址相隔约米的西部有两片,东西分布,相隔20米,面积约有平米。西片是灵瑞塔和普照王寺遗址,出土文物最多且最有价值,属重点区域,东片是居住区。在灵瑞塔和普照王寺遗址出土的大铁镬,高2米,口径3米,不知是何用途,非常神秘,目前被塑料纸包裹,下面垫以铁架。中午趁没人看护,悄悄地来到石龟前,掀开她的盖头,一睹芳容:龟身盖了四床被子,害怕受凉感冒呢。大石龟背部有长方形孔口,上部的方形龙纹石雕倾斜在石龟旁边水中,可能是当年洪水冲击所致。石龟应该是目前出土的近千件文物中最有价值的宝贝,估计有两三吨重,覆盖棉被,再加一张塑料纸,以免日晒风化。还有无以计数的石础构件散落其间,特别是葵花形石础精美绝巧。四块遗址均被灌水保护,以免下面的宝藏被风化、破坏。
想看灵瑞塔和普照王寺遗址,可费了一番周折,和泗阳的几个人先从东边过去,但四周被铁丝网所围,无法进入。只好绕回从庄户人家巷口过去,一位姓刁的八十岁老奶奶热情帮忙,主动引路,从她家侧门过去,得尝所愿。临走时,给老人家拍了照以示留念。顺便捡拾些贝壳、陶片和瓷片,别笑!那可是年前的古董哦!踏上归程,再过淮河桥,远看绝壁千仞、连绵起伏的群山,一路观风景,步行15里到车站,正好赶上2:00回程班车。
别了!盱眙,别了!泗州。下次,还会再来!满载而归,一路欢畅。康熙十九年(公元年),繁盛千年的泗州城因一场洪水被深埋洪泽湖底。多年来,这座被称为“东方庞贝”的古城一直是一个谜。
史料记载,泗州城始建于北周,隋朝时毁于战乱,唐代重新兴建。历史上,大运河是国家的经济大动脉,而泗州则是重要的漕运节点,有“水陆都会”之称,“天下无事,则为南北行商之所必历;天下有事,则为南北兵家必争之所”。从唐代起,泗州一直管辖着今天江苏、安徽等大片地区。南宋时,进贡给金的物品都在这里交割。而到了明代,朱元璋在泗州北门外兴建明祖陵,每逢大祭,天子群臣、皇亲国戚前来祭祀,泗州又成了皇家“行宫”。只有2.46平方公里的泗州城有着与城市规模不相称的辉煌历史,然而一场洪水,让昌盛的古城与这段辉煌的历史毁于一旦。
据史料记载,自唐代中期始,经历了宋、元、明、清的漫长年代,泗州城长期处在洪水的威胁之下。明、清两代统治者,为了把南方的丝绸、茶叶、大米等物资运到京都,便整修大运河,大筑高家堰(即洪泽湖大堤),人为地抬高了洪泽湖水位。另一方面,由于封建王朝兴修水利不力,导致洪水泛滥,*河终于溃决,入泗水夺淮,*河水携带的大量泥沙涌进洪泽湖,湖床不断抬高,湖东边大堤也就不断加高,造成泗州城地势逐年低洼,年复一年,日趋严重,每遇洪水,泗州城就成为水中“孤岛”。
明万历十九年后接连3年大水,洪涛翻城而下,鱼游城头,舟行树梢,百姓淹死不计其数。在这种情况下,有人主张分泄淮水入长江,以救泗州燃眉之急,可是,总理河漕的潘季驯却百般阻挠说什么“浊流必不可分,霖淫水涨久当自消”,又以明祖陵在泗州城北,“祖陵王气不宜轻泄”为由反对分洪救城。到了清朝康熙十九年(年)夏秋之交,泗州一带连降70多天暴雨,*、淮并涨,洪泽湖水位一涨再涨,城墙溃决,一座繁衍了千余年的泗州城终于被汹涌而来的洪水全部淹没,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场骇人听闻的大灾难,在我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据了解,史载泗州城内普照王寺建有著名的佛教建筑“僧伽塔”,其高三百尺,巍峨壮观,系唐中宗时为国师僧伽和尚修建。僧伽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又有传说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形之一。到宋代,普照王寺成为当时全国五大名刹之一,到泗州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僧伽塔历时千年曾数次被毁、重建,先后被命名为大圣塔、灵瑞塔等。
五年之后,年9月8日,有幸在市图书馆听了一次盱眙文史专家陈琳主任的讲座:“溯源与传承第六讲——滩涂下的泗州城之谜”,得知有他参与的灵瑞塔地宫开发时,刚刚撬开顶盖、打开地宫里面的宝函,一道金光从中飞出,让在场的考古人员、记者和专家都惊呆了!吓得他们赶紧把地宫恢复原状,并注水保护,严加看管,以便将来有条件时再开发。
三百多年了,这是多么灵异神秘的事情!超自然?还是佛舍利?所以说,世界上有好多事是说不清的,好多谜是解不开的。
作者简介:陈静,男,年7月出生,原名陈永明,渔沟中学毕业。闲暇时偶有舞文弄墨,信手涂鸦,发些感慨,很少有文章发表。平时喜欢寻石访仙,游山玩水,疯疯癫癫,常被戏谑。曾在《淮海晚报》、《淮阴报》发表过几篇小文,《一段令人难忘的奇缘轶事》收入《淮阴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
盟主简介:张以安,笔名林海琵琶、张果老,江苏淮阴高家堰镇(原赵集镇)人,高级讲师,淮阴作家协会会员,《淮安文学艺术联盟》盟主,林海琵琶体开放式新诗开创者,仓央嘉措诗社淮安分社秘书长,淮安市淮阴区第十二届区委巡察办巡察员,淮阴区第六、七、八届*协常委、委员,区首届行风软环境监督员、区首届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淮阴区第十五、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人民法院陪审员,历任中学团委书记、*教主任、德育主任、副校长、副书记、校长等职,现任淮阴区人民*府教育督导员、淮阴区幸福城商圈*委副书记。在各类媒体上发表各类诗歌以及散文、小小说、通讯、论文、短评数百篇,《韩侯战鼓》、《淮阴新赋》、《湘西游记》、《港澳见闻》、《永远的纯如》等诗文被多家媒体转载并获奖,诗文选集《春华秋实》、《林海琵琶》、《淮进日月》、《凤凰花开》由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主编《讴歌张纯如》诗歌选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