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名字中带有三点水的城市中生活,总会畅想着拥抱那一脉碧水蓝天。穿城而过的运河,轻柔妩媚,串缀起从清江浦到淮安府的数十里繁华,在流连徜徉之际,心中却略有一些落寞。恰想漫步湖泽,亲水桃源,在清泓一方中寻觅烟雨空蒙的自然感悟和宁静致远的处世心境。
盱眙·天泉湖
涟水·五岛湖
清晏卧波,清浦街巷喧嚣中围出这处精致的小景。清代江南河道总督驻跸于此,数百年苦心营建,“泉石花木之胜甲于袁浦”。园小水活,步移生姿,既有岩川池拟于姑苏,也有曲院荷芳摹写西子。最胜之处是湛亭,曾有楹联曰:“云影函虚,如坐天上;泉流激响,行自地中”,实得造园妙趣。
清江浦·清晏园
自*淮决肆,淮安久当其冲,泛滥于古城四野,冲盈出大小如珠的湖泊,如管家湖,如徐家湖,山子湖。管家湖为清江浦水道之渊薮,湖嘴即为河下古镇,商贾墨客曾影际云集,西湖之名播于淮上。徐家湖名传“雷湖八景”,山子湖有景会寺、爱莲亭,均得一时风流。惜壑岸为陆,水泽淤平,楼台观宇,如梦幻泡影,成无为法了。
今淮安古城西首,尚有三湖胜境,曰萧湖,曰勺湖,曰月湖。萧湖极盛时,周台名园环筑,游赏几无虚日。菰蒲苍苍,洲渚茫茫,雨霁晚笛,廊阁飞临,文史雅士咏景留墨,不胜枚举。月湖古名万柳池,池畔有清溪馆、淮阴驿、开元寺、理刑司,也是名流荟萃。
淮安区·萧湖
我且独爱勺湖,西长街底,文通塔下,晨可见日起淮楼,暮自迎月上塔刹。湖如一勺,勺柄便是文通塔。此处原是座古寺,寺名胜因寺,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唐代改为开元寺,寺中有尊胜塔,唐中宗景龙年间建,明代重修时更名文通塔,*身青檐,七层八角,睥睨运河风情,饱览古淮沧桑。
淮安区·勺湖文通塔
今日市区,除却这些水泊园亭的景致,也在城市发展中营造出焕然一新的秀水佳岸。漫步其中,闹中取静,倒也怡然自乐。
楚秀园本是清江浦城东南的一汪池洼,经过近年修整,水系回绕,岛湖相依,迤北连文庙,望浦楼,东西隔淮海路、承德路两道通衢,与城西的清晏园遥相呼应,却又视野开阔,更显怡然旷达。
清江浦·楚秀园
夹运河与古*河东首,钵池山下,曾经是洪水激回而成的一围池水,俗称大口子。山子湖、景会寺远去,钵池洞天无存,今亦绿植葱郁,面山覆土,一派花红柳绿,悠悠新妆。
生态新城的森林公园内,也是绿茵荫荫,波光粼粼,杂花迷树,鱼翔潭底。这儿一面是翔宇大道、有轨电车奔驰于侧,里运河、大运河次第排列,另一面则高楼鳞次,新居栉比,南、北两面,现代化的气息延展到森林公园周边,使得这里不仅花红柳绿,也渐渐有了欢声笑语。
生态文旅区·森林公园
凭城而居,因水而立。闹市中的那一抷清泉,自然还是源于更广阔的水脉。曾经多少次侵逼淮扬、水拍古城的洪泽巨泽,如今已然环视安澜,这一千多平方千米的地上悬湖,同淮安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淮水尾闾,入于洪泽,千里洪涛,烟波浩渺。唐宋以降,*河夺淮,方将淮安以西、淮河两岸的湖泊群连成一片,渐汇聚成湖。明清时的洪泽为天下险工,“堤堰有建瓴之势,城郡有釜底之形”。如今,长淮既已伏波,洪泽也从淮安人的视野中渐渐淡去。若有情调,乘一袭晚风,徜徉于洪泽之滨,既可饱览“大贾千檣集,长堤一线悬”的诗情,也已领略“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的画意。湖畔磊磊条石砌筑的古高家堰,从三河一直延伸到码头,诉说着曾经的水击滔天与治河功业。悬湖退,古堰隐,而新城起,百业兴。揖却城中小园小水,来此湖畔俯仰吐纳,心旷神怡之感,吊古思今之情,油然而生。
洪泽·洪泽湖
寻湖之余,也是陶冶性情,撷取自然之景,生活之趣。恰如西子湖之于杭州,太湖、金鸡湖之于姑苏,玄武湖、莫愁湖之于南京,淮安的自然神韵和人文气质,除却运河的氤氲,其余多得自于湖景,湖韵,湖情。秋雨梧桐的惆怅,抑或是残阳落照的余晖,均掩映不住桨声湖影中的那一抹涟漪、一曲幽情……
白马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