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盐山八景之四——古堤烟柳
文/高俊明
古堤,也叫齐堤、长城堤,为春秋时期齐桓公为御水灾所筑。春秋时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为了堵填八河之流水、扩大耕地,修筑了一道绵延数百里的长堤,又传为当时齐国和燕、赵两国的界堤。古堤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剥蚀和人为损毁,早已面目全非,现在只是断断续续尚有遗址可寻,古堤宽窄各异,像一条巨龙橫卧在苍茫的大地上,迤逦延绵,弯曲回环,蔚然壮观。古堤由东光县入南皮境,过黑龙村、堤口张、董村、龙堂村进入孟村石桥、王帽圈后入盐山常金一线再入海兴、*骅境直抵渤海。今天的古堤在茫茫旷野中仅像一道垄起的田埂,蜿蜒伸展,时隐时现,遗迹日渐湮灭。只有那依稀可辩的夯土,仍弥漫着一丝远古气息,印证着时光流失的印记,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汉书?沟洫志》载:“河水东抵齐堤,则西泛赵魏,赵魏亦为堤去河二十五里,虽非其正水,尚有所游荡时而去,则填淤肥美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大水时,乃至漂没则更起堤防以自救。稍去,其城郭排水泽而居之,湛溺自其宜也。”同治版《盐山县志》云:堤来西南,绵亘数郡由南皮、沧县八境至于海滨。据《盐山县志》民国版疆城篇三十一页载称齐堤,俗呼“长城堤”,旧志以古堤烟柳为邑中八景之一者此也。今位于盐山县孟店乡常金村东与南的齐堤,保护段长米,堤身历经沧桑,原状皆非,现状残高1.2-2米,宽40-50米。明清时代,盐山常金附近的古堤上,垂柳遍布,春暖花开之际,柳絮纷飞,莺舞燕啼,杨花串串,煦风阵阵、流水淙淙,人们登临齐堤,游春赏花,踏青观景,吟诗作赋,真好比人间仙境。这一道靓丽独特的齐堤风光,成为了当地一大胜景,被誉为“古堤烟柳”。明正统年间,齐堤被誉为盐山县八景之一,题为“古堤烟柳”。年,齐堤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堤烟柳
祁风
万里平堤何代荒,空留烟雾锁垂杨。
纤腰袅娜风丝乱,瘦影飘摇雪练长。
翡翠暗藏莺睍睕,鹅*晴弄絮癫狂。
夕阳映处苍苍色,枉使行人断寸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