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佛山市南海区的“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首度发布,里面详尽的描述了未来五年南海的发展,预计到到年的时候,南海区由现在的GDP亿元到实现GDP亿元。
在交通上,南海争取佛山市地铁5/6/7/8号线的相关建设,促进交通线路的多元化发展,在土地改革上,实施20个城中村改造,改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在教育大计上,未来五年预计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8.8万个等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GDP目标:年预期亿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根据最新披露,年南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亿元,五年(—年)年均增长5.9%。根据通知,到年南海区预期地区生产总值(GDP)要达到亿元左右。
在“十四五”期间,南海区对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总投资达.78亿元,推进个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十四五”期间投资.71亿元。其中,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领域预计投资亿,轨道交通工程投资额为47.53亿元。
#2
构建“一轴一核两带”城市发展格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轴:千灯湖城市发展轴
突出品质为先、辐射带动,夯实桂城千灯湖片区的南海区城市轴线定位,高标准描绘南海城市中轴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做美南海中心城区,将“千灯湖城市轴线”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城市地标、珠三角高品质城市客厅。
着力推动千灯湖片区北延和东拓,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广佛商贸城、里湖新城、三龙湾南海片区等空间节点,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千灯湖城市中轴,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持续提高要素集聚和资源辐射能力。
一核:狮山制造业创新核心区
突出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发挥狮山镇产业发展及交通枢纽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创新核心区。
加快营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城市环境,推进万亩级产业园区建设,强化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秉承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开展核心区城镇空间布局,推进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大学城、博爱新城三城连片发展、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大湾区产业高地、广佛西部交通枢纽、佛山科创新城。
两带:广佛同城示范带
突出功能提升、全域共融,发挥桂城、大沥、里水三个街镇毗连广州市的区位优势,打造广佛全域同城化标杆区域。
以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为抓手,形成广佛同城示范带,缝合广佛交界空间,南北串联佛山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大沥广佛新城、桂城广东金融高新区和三龙湾南海片区,助力广佛打造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全面打通交通接驳,继续完善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动*务“跨城通办”,在广佛边界形成“生活-商贸-创新”多元融合格局,推进边界地区率先实现全域同城。依托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打造高端要素资源汇聚地,把握“广州南站-三龙湾-荔湾海龙”先导区建设机遇,融入广深港澳创新科技走廊,支撑佛山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
两带:西部生态示范带
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丹灶、西樵、九江三镇的生态优势,打造兼具岭南水乡特色和产业发展活力的新高地。
保护自然风貌,延续人文传统,提升城市功能,培育产业后劲。发挥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依托丹灶仙湖氢谷、环西樵山片区、九江临港国际产业园,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文旅产业、现代农业。打造沿江生态岸线景观带,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努力率先实现产业与生态、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
#3
轨道交通:争取地铁5/6/7/8号线建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将佛山西站打造为大湾区西部的铁路客运主枢纽,完善车站集疏运体系和综合交通枢纽配套。积极推进广州地铁28号线西延至佛山西站规划建设,推动佛山地铁11号线北延过江接入广州地铁网络,主动争取佛山地铁5号线一期、6号线、7号线、8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换言之,上述4条新线路有望纳入佛山地铁下一轮轨道建设规划。
加快建设新型公共交通系统试验段、里水镇有轨电车项目。力争推动南海新交通东延广州南站工程、有轨电车里水示范段对接广州地铁12号线工程。加快形成“六纵六横”主干路网。完善中西部片区路网,重点推进虹岭路、樵金路、樵江路提升改造。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广佛全城交通基础设施融通方面,加强广佛两地交通一体化规划与建设,推动广佛交通基础设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效率互联互通。完善重要跨境公路、桥梁等同城化交通网络建设,推进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工程实施,积极配合广佛两市相关部门推进碧江大桥、沉香大桥、广佛大桥(原大坦沙大桥)、同心桥、港口路北延、长江路东延等同城化交通项目。
#4
旧改:实施20个城中村改造
到年,实施20个城中村改造,建设20个农村居民集中居住新型社区,整合9万亩村级工业园区,建设20个千亩连片产业社区,建成6个万亩生态公园,建成5个万亩农业示范片区,腾退生态保护红线内30%不符合管控要求的建设用地。
重点打造十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和多个产业社区连片改造示范项目等。强化*府统筹、规划引领和*策引导,因地制宜推进全区旧村整村改造,强化永胜村等示范项目带动作用,探索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5
民生建设
01: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到年,全区实现新建幼儿园43所,公益普惠型幼儿园占比达到80%以上;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8.8万个、高中阶段学位4.1万个。
2)推进特色品牌学校集团化发展,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形成各类特色品牌发展联盟集团50个,培育省级优质集团2个、市级10个、区级30个;建设“未来学校示范基地”,完成8期南海区“大城名校”校长培育项目,培育“未来学校领航校”5所、“未来学校实验校”50所,设立“实验项目”项,培育高水平成果50项。
3)实施“大城良师”教育人才培育工程,力争每百名中小学生至少拥有1名区级以上名师或骨干。
同时文件中提出,支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属地高校聚焦南海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积极配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建设全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工作。协同华南师范大学,开展新工科和交叉学科等专业建设,重点打造南海校区工学部、重点实验室与科研平台。支持属地有条件的高职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入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02:医疗
医院体系。紧扣“强基层、建高地”目标,医院、医院、南海区妇幼保健院3医院及12家镇(街道)医院的建设力度,精准布局专科发展方向,加大国家、省、市、区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的培育建设力度。
加医院新院区、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新建儿童大楼、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含南海血站)、医院医院二期医院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等重大基础工程建设。
为打造健康南海建设工程,提出了完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医院设施、做强中医药服务、实施健康南海行动、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03:住房保障“十四五”期间,新增各类租赁住房共计2万套(户),实现各类租赁住房存量6.8万套(户)。将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列入新建小区配套设施建设要求,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根据各镇(街道)人口密度在老旧小区合理配置服务机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不断完善多渠道保障、多主体供给的住房体系。加强市场监测和监管调控,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
04:文体深化“博物馆之城”建设。打造三大博物馆群,大力推进金融博物馆、建川新中国百年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博物馆联盟效应,促进基层文博资源整合,将各类型博物馆(艺术馆)打造成为历史传统文化重要保护、利用和活化空间。加快建设南海文化中心、南海体育中心、南海艺术中心等区级大型文体设施,鼓励镇(街道)加强新型多功能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打造更高质量的城市文体空间。
05:夜间经济
到年,建成20处夜经济示范点,分别是:南海保利水城、南海万科广场、佛山益田假日天地、广佛智城、嘉洲广场、南海新都会购物中心、观心小镇、佛山千古情景区、丹灶珍丰广场、丹灶佳盛广场、丹灶宝盈广场、九江汇龙城商业步行街、信基广场、沙头清平商业步行街、里水艺术河畔、里水第一城商业广场、永润广场、狮山和信广场、狮山奥园广场、罗村富弘广场。
06:人才引入
到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60%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家以上;累计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0名,累计新增创新创业团队个;全区孵化器数量达36家。
同时通知提出,南海区十四五期间将实施“新市民融入”计划,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均衡配置教育、医疗、文化、住房、扶贫救助、*务服务等公共资源,逐步实现居住证持有者、城中(郊)村居民在公共服务上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逐步取消落户限制。07:特色小镇打造千灯湖创投小镇、平洲玉器珠宝小镇、仙湖氢谷小镇、大沥智慧安全小镇、西樵岭南文旅小镇、三龙湾文翰湖国际科创小镇、现代智慧物流小镇、九江南国酒镇、里水绿色健康小镇等一批省级特色小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声明:请以实际情况为准,图文部分转载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