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一个中国十大金奖大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TUhjnbcbe - 2023/4/13 2:30:00
治疗荨麻疹北京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08/9159711.html

东临*海,处于淮河入海道尾闸两岸的淮海农场,有着“江苏农垦摇篮”的美誉,流淌至此的苏北灌溉总渠孕育的*垦文化和渠星稻米,深得长三角地区市民的厚爱。这个曾获得中国十大金奖大米的“渠星”大米,继续收获着江苏名牌产品、获准使用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产品并跻身南京青奥会。苦涩的历史

恐怖的海啸

这里曾垦植艰难。唐宋以前,长江以北,范公堤以东,原为一片大海,后因长江、淮河和旧*河的冲积,淤沙日积月累,海岸东移,渐成一片陆地,因土系斥卤,只能生长盐蒿杂草。年夏,清末状元张謇察看沿海一带时有诗云:“初夏去北闸,归时日正午。车汗就襟湿,烈日胜熏炉。风吹旱魃过,满目皆碱土。野旷牛羊少,荒昃穷丐多。仆痛余亦渴,沟水皆咸卤。何年获收成?尚待天公许。”

这里曾是海啸的多发地。原《阜宁县沿海潮灾募捐启》曾有一段记载:“八月三十夜飓风肆虐,暴雨乘凶,潮若河崩,堤如沙泻,响同雷震,湍逾骏驰,尾庐遇浪而摧,人畜随波而逝。命倾顷刻,不闻呼号之声;死在须臾,悉作含冤之*……”年8月30日的那次海啸,沿海就死亡1.5万余人,整个沿海滩地被淹没。这里又是洪水的走廊。扁担港地势是南高北低的海拔最低点,受*河夺淮影响,这一带一直水患不断。年淮河发大水时,皖北区*委和苏北区*委同时向中央和华东局发了灾情报告,当毛主席看到报告中“大水下来之后,人蛇争树,*蛇咬人又致人落水”的文字时,含泪将此件批给周总理,并题写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8个大字。苏醒的土地

老同志参观毛泽东命令碑文感受生产待命

在周总理亲自指导和参与下,苏北灌溉总渠于年冬开工建设,它西起洪泽湖边的高良涧,东到*海边的扁担港,全长公里。苏皖豫3省共出动了多万民工,用铁锹挖土,用石硪打夯,仅用83个晴天就全部挖成告竣,创造了人间奇迹。“我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师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农业建设第四师的改编计划,将光荣的祖国经济建设任务赋予你们……”64年前,毛泽东向驻守在苏北启东、海门一带担任江海防任务的师等15个师将士发布《人民革命*事委员会命令》。从此,农建四师奉毛主席“屯垦戍边,生产待命”的命令,在废*河以南、射阳河以北、通济河以东、*海以西50万亩的荒草滩上,揭开了江苏大面积开发国土资源,发展农垦事业的序幕。年4月22日凌晨,师名官兵挥师北上,5月19日部队进入垦区后,在南起盐城、北至八滩的多公里的战线上摆下“战场”,形成了“百里连营”的奇观。提起当时的情景,现已92岁的董太成老人不由唱起了快板诗:“一把大锹一杆枪,一张芦席作营房,喝咸水、睡地床,这是我们的新战场。”

农建四师进入垦区第三天,就发起了29天的农业生产“第一战役”。期间,曾出现一个江大锹(江希友)一锹挖出斤土垡,仇大筐(仇泉)一担挑起斤的竞赛纪录。华东*区陈毅司令员接到农建四师第一战役胜利喜报后,赞誉农建四师是“皇帝的气魄(当家作主),‘叫花子’的干法(艰苦奋斗)”。待到年7月7日“三大战役”结束时,全师在一无淡水,二无蔬菜的情况下,完成水利土方多万方,建设房屋多间,垦荒6万亩,种植各类农作物亩。文化名片响当当

渠星大米展示柜

开垦初期,由于不具备排灌条件,只是利用土壤的自然肥力,种植棉花、大豆、小麦等作物。年农建四师在鲈鱼港试种水稻亩,并采用机械旱直播,后因海水倒灌,亩种8公斤亩产仅15公斤。为治理盐碱地,上万名*垦人、多名海门、如东等籍的移民,以及后来的6多名上海、无锡等地的知青,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改进稻作技艺,使田地有机质逐年提高,水稻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到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武育粳3号等偏迟熟中粳水稻品种,不但亩产量逐步攀升到公斤,而且稻子还飘出了特有的香味。话说一次超市断货,家住上海华山路号81岁的陈鲁生老人,特地用明信片给苏垦米业淮海公司老总写了一封求购信。如今,农场人已把在*土地上培植的稻米文化,通过“渠星”品牌全方位展示—————既有牧童在牛背上悠闲吹笛原生态形象的普通袋装米,也有以上海目标人群量身打造的“侬开心”大米,更有“安全源于绿色”等标识富硒真空包装的营养米……源源流淌的苏北灌溉总渠,不但让淮海人把*垦文化提炼成了农场一张响当当的文化名片,其“渠星”品牌的丰富内涵和文化魅力也将华彩永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中国十大金奖大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