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在洪泽湖大闸蟹节现场,警方用“无人机反制枪”击落两架无人机,无人机落入湖底报废。这条新闻引起了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圈内极大的震动。网友称,以后现场飞无人机得小心了;另外“无人机反制枪”作为一款新出的“神器”,射程最远达7公里,这也让网友赞叹不已!
“社会与视界”认为,这或许是国内第一次用枪击落无人机的事件。但在这种场合下,采取“击落”的手段稍显“过激”,做法有待商榷。除此之外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而网友质疑最多的,就是“抢独家新闻”这一点上。虽然不完全准确,却总是疑点之一。在新媒体日趋发达的今天,如何将新闻更好地向千家万户传播,对社会各方都是有利的。从这一个层面来说,击落或许是简单省事和最令人震撼的手段;但绝也不是最合理和最具说服力的手段。
现在,随着小型无人机的普及,给摄影、摄像等资讯传播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空中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威胁。如何去管理和规范?使其既不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又能促进资讯传播,并带动我国无人机产业的良性发展,是相关*府部门需要去权衡的问题。
另外,这次活动现场击落无人机的“迫切性”也是另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前两年媒体报道有人在昆明、重庆和福建等地机杨放飞无人机,严重威胁到航班的安全,造成大面积的航班延误。果断击落这种无人机的话,网友肯定是叫好的。
但现在“击落无人机”的手段被用在一个“洪泽湖大闸蟹节”的活动上,这不免让广大的无人机摄影爱好者与新闻传播工作者感到有些难以理解。是不是多使用几台无人机拍摄,就威胁到了活动现场的公共安全?答案或许有;也或许根本没有。如果从以前大型活动现场安保的经验来看,并未出现类似的安全事故先例。
如果仅从这个角度考虑,网友认为安保方的手段过于“猛浪”了一些;也难怪网上绝大多数网友不太赞成此次击落的做法;纷纷质疑相关单位其实是为了保护“独家新闻采访权”。
“社会与视界”认为,无人机进入一般的商业活动现场拍摄,本质上也就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安保方面通过现场劝阻的方式相信也是可以达到目的。所以即便没有“独家新闻采访权”这个由头;仅是为了公共安全的原因而击落无人机,无形中也让一个平和的推广活动涂上了些许“违和”的色彩。
作者:海*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