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兴则县域兴,乡镇强则县域强。在淮安市洪泽区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进程中,首先要把镇(街道)这个基础夯实、基石夯牢,只有九牛爬坡、个个使劲,才能真正实现强镇(街道)、兴县(区)域、促发展。特别是在全市掀起“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解放思想大讨论热潮中,更需要各镇(街道)打开思想的“总阀门”,激发发展的“源动力”,创新思路、创新方法,久久为功,努力实现弯道超车、迎头赶上。作为城关街道,高良涧率先发力,组织开展“打擂台、争擂主”系列活动,通过公开比实绩、比干劲、比举措,调动工作热情、推广经验做法、强化引领带动、督促跨越赶超,有效解决上热下冷、工作氛围不浓厚的问题,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一、求真务实,铆足“比”的劲头。高良涧街道通过“打擂台”这样的方式,把19个村(社区)、35个站所不定期地拉出来比一比、赛一赛,把工作比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实现胜者当之无愧、败者心服口服。
一是找准方向,明确评比内容。在选择“打擂台”的具体内容时,高良涧街道不局限于固定选项,一方面结合全年工作,排出为企业送工、为民办实事、招商引资等12项重点事项,拟定“打擂台”工作计划;另一方面又结合乡村环境整治、疫苗接种等特殊性、难度较大的工作,临时进行“摆擂台”,以此带动重点工作、难点工作的全面突破。
二是把握节奏,发挥推动作用。坚持时间和效率并重,“打擂台”没有固定方式、更没有固定时间,只要工作需要,随时可以开展。乡村环境整治、疫苗接种两次擂台,就是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进展不快、成效不高的情况下举办的,两次“打擂台”准备的时间仅有一天左右,这种接近于“四不两直”的工作法,能够让大家直面问题、找到症结,从而更好地破解瓶颈、化解矛盾。
三是创新形式,突出真实成效。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在“打擂台”最关键的评比环节,高良涧街道把更多的话语权交给了人大代表、老*员代表、群众代表和专业人员,除了首场比赛街道主要领导参加评比外,其他场次仅有1-2位街道领导参加,组织因素降到了最低,努力做到比实情、比真功,这种更接地气、更加规范、更加公平的评比方法,比出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对标找差,增强“学”的自觉。高良涧街道利用“打擂台”这一渠道,让各村(社区)把成功经验拿出来交流分享,帮助落后者找到标杆、看到举措、学到方法,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
一是对准先进实时学。在“打擂台”时,优秀选手的特色做法、工作成效、心得体会,能帮助落后单位现学现用,实现以先进带动后进。如企业送工擂台上汇集了菜市场招工、赶集招工、到其他乡镇及兄弟单位发动宣传等举措,疫苗接种擂台上则汇集了专车接送、成立疫苗接种电话调度组、与园区工厂合作等方法,这些,都为办法不多的单位拓宽了眼界、提供了借鉴。
二是脚踏实地现场学。成效好不好,看了才知道。“打擂台”不局限于查台账资料,大多是在现场脱稿演讲和实地观摩,选手综合运用看、听、问、思等多种形式,深化学的成效。如疫苗接种擂台直接设在接种点,由各位书记带着发动的群众现场比拼,由群众谈宣传成效;环境整治擂台上,由街道包车赴各点位实地查看,村(居)负责人现场演说,并对其他选手存在的疑问现场讲解。
三是结合问题交流学。在“打擂台”过程中引入互动问答环节,选手发言完毕后,由专业评审团提出问题、交流经验、给予建议,帮助其完善工作举措、改进工作方法。如在民生实事擂台上,擂主介绍完*法综治中心生态停车场服务理念后,人大代表又提出开放对象、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帮助停车场提高管理使用效率。
三、创新举措,激发“赶”的动力。高良涧街道在“打擂台”过程中,不仅注重对优胜者进行表彰,而且加强对后进者实施鞭策,更是通过深挖工作中的感人事迹形成正向激励,增强大家“赶”的意愿。
一是创新颁奖方式,提高鞭策力。在“打擂台”的颁奖环节,不仅让擂主和擂尾同台亮相,还组织擂尾给擂主颁奖,这种强烈的对比,既增强了擂主的荣誉感和获得感,使其保持前进的动力;又让擂尾红脸出汗,增加了其追赶的压力。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第一期“打擂台”时,浔河村作为擂尾上台颁奖后,村支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表态“太丢人,绝不能再做倒数第一。”赛后该村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显著增强,发动两委干部追加为企业送工12人,第二期擂台上成绩也取得明显进步。
二是注重典型激励,增强感染力。“打擂台”过程中,注重对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等方面细节的挖掘,捕捉并放大其中的闪光点,帮助后进者增强信心、坚定信念。如在企业送工擂台上,临河社区书记讲解其为了帮助企业招工,走街串户甚至冒着风雨在街头散发小广告时,有人感叹,我们虽然自认为也用尽了各种办法,但与其相比还是差了很多,要能有这种态度,我们的成绩肯定不止上升一两个位次。
三是扩大宣传成效,提升引导力。通过“今日高良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