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江苏洪泽古灌区入选2023年度世界灌溉工
TUhjnbcbe - 2023/7/10 20:18:00
<

4月17日

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发布

《关于公布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中国候选工程名单的通知》

江苏洪泽古灌区成功入选

↓↓↓

洪泽古灌区简介

洪泽古灌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境内,西依洪泽湖大堤,东至白马湖,北临苏北灌溉总渠,南至淮河入江水道,现状控制灌溉面积48.13万亩。洪泽古灌区源于破釜塘,始建于公元年。灌区挡水工程洪泽湖大堤是在用的古代最长堤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工程体系和历史沿革

灌区为蓄水型灌区,由蓄水、取水、输水和排水工程组成。灌区的水源初为破釜塘、白水塘,明代大修洪泽湖大堤,拦蓄淮河水形成洪泽湖,洪泽湖淹没破釜塘、白水塘,成为灌区的水源至今。当代,在洪泽湖大堤上建周桥和洪金涵洞从洪泽湖取水,配套灌排渠道,取代并完善古闸涵和河道的灌溉功能,古徐州泾、竹子泾、棠梨泾等排水干沟,演变为现在的浔河、草泽河、老三河、洪金南干渠、北干渠、浔河南干渠、北干渠,形成周桥和洪金两个大型灌区。

洪泽古灌区的历史遗存

67.25千米的洪泽湖大堤、15千米明清石工墙、源自三国、唐代和清代的5条灌排河道遗存,5尊清代镇水铁牛、34块石碑、多块石刻以及滚水坝遗址、决口遗址等组成了蔚为壮观的工程遗存;延续年的滚水坝运行记录和连续年的水位观测记录、众多上谕、奏疏、治水论著、治水工艺、传统习俗、神话传说等形成了极为丰富的非工程遗存,具有极高的遗产价值。

洪泽古灌区特征和价值

灌区是古代水库蓄水灌溉工程的杰作。灌区的挡水工程洪泽湖大堤石工墙使用千斤条石多万块,蓄水规模在明代即达10亿立方米,创造了直立条式石工墙、坦坡防浪、闸坝泄洪、三合土防冲等技术。

灌区是灌溉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的典范。灌区蓄水工程从明代沿用至今,形成了责任明确的“工交”制度,“文武结合”“官民结合”的堤防管理体制,科学合理严格的闸坝泄水制度,责任分担、资金共筹的工程赔修制度。

灌区是区域农业生产和防洪安全的保障。灌区自三国至今持续发挥灌溉功能。现洪泽湖灌溉面积超过万亩。洪泽湖大堤自古以来为淮河下游的防洪屏障,现保护0多万亩耕地、多万人口和10余座城市。

灌区是古代*权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保障。灌区从三国至明代为屯田重地,保障了*权稳定和社会安定。洪泽湖大堤是蓄清刷*,保漕济运的关键,维持明清漕运四百多年,是国家安危所系。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主持评选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评选始于年。

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工程必须具有如下价值:是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或转折点,为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工程规模、引水量、灌溉面积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增加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计、促进农村繁荣、减少贫困;在其建筑年代是一种创新;为当代工程理论和手段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注重环保;在其建筑年代属于工程奇迹;独特且具有建设性意义;具有文化传统或文明的烙印;是可持续性运营管理的经典范例。

来源: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洪泽区水利局

编辑:梁思徽、邹安琪

免责声明: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洪泽古灌区入选2023年度世界灌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