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站在洪泽湖分淮入沂和淮河入海水道的总口门——二河闸,淮河水平静流过,两岸翠色如茵。站在闸桥上远眺,碧绿农田一望无际,庄稼长势正好。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河流域曾经是富足的鱼米之乡,也长期为灾害所困。其“两头高,中间低”的独特地形,暴雨集中、历时长、强度大的气候特点,使淮河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淮河流域主汛期(6-8月)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降水阶段性变化明显。淮河以北、沿淮中下游、里下河北部及沂沭泗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局地可能发生洪涝或城乡内涝;流域南部降水偏少,可能造成阶段性夏旱发生。
面对即将到来的主汛期,淮河准备好了吗?日前,本报记者深入淮河流域防汛备汛一线,深入了解淮河流域重点水利工程防汛备汛情况。
水利枢纽工程筑牢防汛底线
淮河,是中国地理坐标上的南北分界线之一,其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区,原本独流入海,自12世纪起,*河夺淮近年,导致其失去了入海通道,极大地改变了流域原有水系形态,水旱灾害频发,曾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
70多年来,治淮工程稳步推进,今日的淮河流域早已今非昔比。
在江苏省淮安市南郊,位于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与京杭大运河交会处的淮安水利枢纽,共建有水(涵)闸、泵站、船闸、水电站等水利工程近30座,枢纽核心区工程密度世界罕见。
“淮安水利枢纽水系复杂、工程林立、效益显著,兼具泄洪、灌溉、调水、排涝、航运、发电等综合功能,堪称水利工程实景博物馆。”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副主任董兆华表示:“简单说,淮安水利枢纽发挥着调节长江、淮河、大运河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据介绍,当淮河洪水来临时,打开高良涧闸经灌溉总渠可下泄淮河洪水入海;必要时,启用淮河入海水道,最大可下泄洪水立方米每秒。当淮水丰沛时,可灌溉淮安、盐城的周围农田,并可利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当淮水不足时,开启淮安抽水站抽引长江水为苏北地区提供灌溉水源。而当白马湖、宝应湖出现涝水时,通过南运西闸、北运西闸、淮安站等,将涝水排入大运河和灌溉总渠。
“也可以说,淮安水利枢纽保证了淮北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守护了淮河安澜。”董兆华说。
在位于洪泽湖东南部的三河闸,强化汛前准备,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也是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主任郭明珠的重点工作。
作为在一线工作42年的“老水利”,郭明珠表示:“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全体工作人员已经做好准备,扎实开展汛前检查,全面排查安全风险隐患,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充实相关物资,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