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我国南方的江西省,因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多雨的省份之一,多年平均降水量在毫米左右。同时在江西省内还分布有多条大型的河流和湖泊,比较著名的有赣江,饶河,信江,抚江,修水和最北部的长江,特别是受到江西三面环山地形的影响,几乎所有的降水都会朝江西北部地区汇集,这也导致了北部地区多湖泊,多沼泽,水资源相当丰富。比如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以及在其周围分布的*山湖,陈家湖,青岚湖等,这些湖泊可以储存多亿立方米的淡水(光鄱阳湖的库容就有亿立方米)。所以在江西的北部平原地区(南昌,九江这一带),水资源是相对充足的,甚至在多雨的夏季还会发生洪涝灾害(年的洪水的记忆最为深刻)。
鄱阳湖附近地图而人工水库的修建主要是为了提供水源,供农业灌溉和生活所用。观察我国地图可以发现,在我国境内的大型湖泊附近几乎没有大型的人工水库的分布(太湖,洪泽湖等附近都没有大型人工水库分布),有也是比较小型的山塘水库。可以在鄱阳湖以西,不到50公里的地方却存在着一个理论库容达79亿立方米的大水库。这个水库就是位于修水上的柘林水库,它位于九江市境内,是一座土坝水库,坝长.7米,高62米,水面面积平方公里,于年建成使用(年完全完工)。可是柘林水库下游河网密布,又有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存在,压根就不缺水,它的修建目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柘林水库鸟瞰图柘林水库修建的第一个目的就是防洪。其下游地区的鄱阳湖虽然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沉降湖,湖底每年都往下沉降,按理来说鄱阳湖的水深会越来越深,库容也会越来越大。可是近代以来受人工围垦,河流泥沙沉积的影响,湖泊的淤积量已经远远超过沉积量,湖泊面积和库容逐年减少(在冬季湖面面积甚至不到平方公里,从高空俯瞰就是一条带状的河流型湖泊)。江西的地形是三面环山,全省的降水几乎都往这里流,在北部地区的湖泊蓄水能力减少的前提下,势必会造成洪涝灾害。鄱阳湖西部的修水河又是其主要的五大河流之一,所以在修水河上修建柘林水库能在雨季帮助拦截洪水,保障下游平原地区的安全。
其下游的鄱阳湖附近平原地区是江西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口稠密,同时京九铁路,南浔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就在下游穿过。柘林水库用其79亿立方米的库容在年洪水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最大程度的缓解了下游平原地区的汛情,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下游抗洪能力从10年一遇提升到了50年一遇)。
三维图柘林水库修建的第二个目的就是灌溉发电。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柘林水库地处山区,水库湖面海拔60米左右,而下游地区海拔30米左右,落差达30米,水能资源丰富,加上修水河流量还算可以,十分适合水力发电和灌溉。因此从年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到年扩建装机容量到兆瓦(新安江水电站为兆瓦,对比之下柘林水电站规模在当时是很大的),柘林水库发电站至今已经运行了整整48年,极大缓解了江西省的电力缺口。因为和下游农田有地势差的存在,水库的水源还可以自流到农田里,相对于用抽水机从下游鄱阳湖附近取水,从柘林水库取水经济实惠的多。灌溉水渠从年修建到年建成,一共可以灌溉下游2.14万公顷的耕地(并且是依靠重力自流灌溉)。灌溉和发电产生的经济效益无法用金钱衡量。
水系分布图到了现在,柘林水库又多了一个功能那就是供水。下游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开发的影响,水源或多或少受到污染,而柘林水库的水体能见度可达11米左右,是非常优质的水体。所以在年5月15日,下游的共青城市在网站上发布了柘林水库引水工程,线路全长40公里,工程建成后将提升城市的用水品质和缓解供水压力。
因此柘林水库的修建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江西北部平原地区的“宝湖”。